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当前下游行业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负极厂商有一定议价能力,或阶段性传导成本压力,高石墨化自供比例企业承压幅度相对较小,可以维持合理利润;下游企业加速硅负极应用,受 4680 电池产业化催化,硅负极有望加速放量。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当前下游行业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负极厂商有一定议价能力,或阶段性传导成本压力,高石墨化自供比例企业承压幅度相对较小,可以维持合理利润;下游企业加速硅负极应用,受 4680 电池产业化催化,硅负极有望加速放量。

下游行业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延续,预计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920 万辆,其中中国销量 480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全球 450GWh,中国 227GWh。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电化学储能成本降低,优势凸显,有望成为新增储能装机主流方向。从需求上看2022 年预计负极材料总需求约 83 万吨,2025 年需求 183 万吨,CAGR 达 30%,需求持续向好。  负极厂商有一定议价能力,或阶段性传导成本压力:负极行业扩产较多,但由于扩建周期较长,新产能、技术需要验证,有效供给仍集中在头部负极厂商,增量有限。受原料和石墨化代加工费涨价影响,负极成本上升,盈利持续压缩,预计负极企业仍会通过涨价向下游传导部分成本压力,其中高石墨化自供比例的企业承压幅度相对较小。

一体化布局和装炉效率提升是企业降本关键:能源政策趋紧,石墨化由于高能耗产能释放受到影响,成为限制负极产能释放的瓶颈环节。预计在 2022 年上半年石墨化紧缺情况延续,下半年部分头部企业自有产能释放后产能紧张将得到一定缓解,全年维持紧平衡。石墨化成本占人造石墨成本的 60%,提升石墨化自供比例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行业内开始技术迭代,箱式炉和连续式石墨化在电耗和单位面积产出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在石墨化产能和新工艺上具有前瞻性布局的负极企业将抢占先机,逐步拉开与同行的成本差距。

硅负极成产业竞逐风口,头部厂商优享技术、需求红利:高带电量仍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硅负极因比容量远高于石墨负极,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21 年以来下游企业积极导入硅负极应用,受 4680 电池催化,硅负极有望加速放量。硅负极具备较高壁垒,需要大量研发和资本投入,头部厂商布局较早,具有先发优势,将优享技术和需求红利。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2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3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4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5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6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7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8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9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0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1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2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3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4张图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第15张图片

附件
【零帕1185】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pdf
.pdf
1.63MB
33
下载文件
附件购买(促销中)
促销价:1.6 积分原价:2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VIP权益 | 不支持浏览器清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银证券,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投诉
零帕网 »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一体化热潮已起,关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