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造车新势力”的印象还停留在暴涨的股价、意气风发的创业者、挥着钞票追捧的投资人的时候,它们已经开始被美国资本市场悄悄抛弃。
2月22日,理[文]想汽车(NAS[章]DAQ:LI)[来]创始人、董事长[自]兼CEO李想发[零]出了一封内部信[帕],称公司面向2[网]025年的战略[文]目标,是取得2[章]0%的市场份额[来],成为中国第一[自]的智能电动车企[零]业。
与此同时,理想[帕]公布了2020[网]年财务数据:全[文]年总营收94.[章]6亿元,净亏损[来]1.52亿元,[自]同比大幅下降9[零]4%,毛利率高[帕]达16.4%,[网]并且第四季度实[文]现了经调整净利[章]润的盈利。
消息公布时,理[来]想盘前交易股价[自]一度大涨超过1[零]0%。但市场对[帕]其盈利并不认账[网],当天股价下跌[文]9.8%,第二[章]天再度下跌1.[来]92%,令人尴[自]尬。
这并非是理想股[零]价下跌的开始。[帕]实际上自202[网]0年11月24[文]日开始,其股价[章]就一直处在不断[来]的下跌当中,截[自]至美国时间20[零]21年2月26[帕]日收盘,累计跌[网]幅超过了42%[文]。
小鹏汽车(NYSE:XPEV)的境遇更糟。其股价自11月24日至今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2%,是三大造车新势力中累计跌幅最大的一家。
小鹏汽车股价表现
相比之下,蔚来[章](NYSE:N[来]IO)是造车新[自]势力中上市时间[零]最久、涨幅最高[帕]的企业,但相比[网]理想、小鹏的跌[文]幅也最小,20[章]21年1月12[来]日以来累计跌幅[自]近27%。
去年秋季,市场[零]上曾经流传过一[帕]条传闻:华尔街[网]的投资机构的研[文]究员如果想去中[章]国出差调研几家[来]造车新势力,投[自]资机构会非常乐[零]意审批并且报销[帕]各种费用。从那[网]之后,蔚来、理[文]想、小鹏的股价[章]迎来了一波巨大[来]的涨幅。
然而目前,“新势力”在资本市场中的火热状态的消散与来得一样快。美国的投资者们为什么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期选择离开?这其中的原因与逻辑值得深思。
高成长仍在
“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环比走势好于预期,呈现出的是高起步特征。”
2月上旬,高瓴[自]资本公布了截至[零]2020年第四[帕]季度末的美股持[网]仓情况。文件显[文]示,张磊已经清[章]仓了持有的理想[来]、小鹏、蔚来三[自]家公司的全部股[零]份。
此次Pre-I[帕]PO入股理想、[网]小鹏并快速离场[文]意味着,张磊只[章]是做了一次短线[来]套利,对“新势[自]力”不乐观的看[零]法仍然未变。
高瓴资本退出的[帕]消息传出之后,[网]这种不乐观的态[文]度在市场上迅速[章]蔓延。最近半个[来]月,三家车企的[自]股价跌幅在20[零]%-30%不等[帕]。
对于新势力这种[网]典型的成长股来[文]说,其产品在市[章]场上的表现、企[来]业财务数据的变[自]化,对股价变化[零]都会起到直接的[帕]影响作用。
粗看之下,新势力们的市场表现还不错,但2021年1月相比2020年12月环比增长的数字并不好看。
数字上看,新能[网]源汽车1月的销[文]量相比去年12[章]月涨幅有限,非[来]常不尽如人意,[自]这引起了不少投[零]资者的警觉。有[帕]业内人士对此解[网]释,基本上每年[文]1月份,新能源[章]汽车环比销售数[来]据都会下滑,这[自]是由每年新能源[零]补贴政策的变化[帕],以及春节假期[网]多集中在每年一[文]月份造成的。
翻看2014年-2020年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到,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每年1月的同比数量都在增长,但环比上一年12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抛去估值方面的[章]因素我们看到,[来]如果仅就销量环[自]比下滑的问题来[零]看,投资者对新[帕]势力的质疑,实[网]际上是不成立的[文]。有部分投资者[章]在2020年入[来]局之后,尚未了[自]解到中国新能源[零]汽车市场1月份[帕]销量环比大跌的[网]规律。
乘联会秘书长崔[文]东树甚至认为,[章]得益于新车款的[来]推动,“202[自]1年新能源车销[零]量环比走势好于[帕]预期,呈现出的[网]是高起步特征。[文]”
此外,乘联会与[章]中汽协两个机构[来]均表示看好20[自]21年的中国新[零]能源汽车市场表[帕]现。中汽协预计[网]新能源汽车20[文]21年全年销量[章]将达到180万[来]辆;乘联会则预[自]测2021年全[零]年新能源乘用车[帕]销量将达150[网]万辆,同比分别[文]增长31.6%[章]和9.7%。
上述两个机构均[来]认为,今年新能[自]源汽车销量增速[零]要高于整体市场[帕]。
简单地说,行业高成长消失的巨大利空并不存在。让华尔街对造车新势力产生质疑的原因,一定出在了其他方面。
利润在转移
过度竞争是现阶段更有可能影响新能源车企利润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对于上市[网]公司的出价,决[文]定于多种因素,[章]但归根结底,是[来]对于其未来盈利[自]能力的判断。
具体到“新势力[零]”来说,如今的[帕]悲观与看空意味[网]着,华尔街投资[文]者判断三家企业[章]的利润会被市场[来]转移走。
在一个高速成长[自]的行业中,企业[零]利润会被谁抢去[帕],为何消失呢?[网]
《巨潮商业评论》认为,影响新势力车企利润的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1.政策强监管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2.行业陷入到[文]过度竞争,导致[章]每一家都无利可[来]图;
3.行业发展火热,对上游、关键配件需求旺盛。但上游无法快速满足需求,导致上游供应商提价,利润向产业链上游转移。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各国政策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具备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并且大量吸纳就业的特点。因此不仅是中国,各国政府都不会“杀鸡取卵”,在现阶段对其进行超常规监管或者加重税负。
过度竞争是现阶[自]段更有可能影响[零]新能源车企利润[帕]的关键因素。2[网]020年作为新[文]能源汽车的“大[章]年”,三大新势[来]力产销量大幅度[自]增长,并受到资[零]本的热捧。这会[帕]从三个角度吸引[网]到更多的竞争对[文]手入局。
首先是资本入局[章]。三家企业被市[来]场给予高市值、[自]高估值,必然会[零]吸引那些没能入[帕]局的资本扶持自[网]己能够参与的项[文]目,例如威马、[章]哪吒、Luci[来]d等车企在发展[自]局面一般的情况[零]下,仍然受到资[帕]本的推动筹划上[网]市,很明显就有[文]沾光行业高估值[章]的意味;
其次,是传统燃[来]油车企的大规模[自]布局。如果说在[零]2020年之前[帕],传统燃油车企[网]对于新能源仍抱[文]有怀疑态度的话[章],那么经过行业[来]2020年的狂[自]热之后,中国大[零]多数传统车企都[帕]已经心有戚戚,[网]判定这是汽车行[文]业发展的必然趋[章]势了。
经过2020年的观察、讨论、规划后,2021年我们看到更多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力,包括长城(欧拉)、吉利(几何)、北汽(ARCFOX)、上汽(R)等企业,都在通过新设品牌的方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理想汽车股价表现
面对这些强势的竞争对手,理想、小鹏和蔚来即便是再有品牌壁垒和消费者心智优势,其市场地位也会难免受到冲击。资本在此时选择怀疑,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不省心的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语境下,产业链企业的地位将很有可能比传统燃油车时代更加强势。
除了“燃油车企[来]新能源化”所带[自]来的冲击之外,[零]产业链对利润的[帕]争夺,也是影响[网]新能源车企利润[文]的重要因素。
要理解为何新能[章]源汽车整车厂商[来]会被产业链抢夺[自]利润,就要从燃[零]油车产业的发展[帕]历史中寻找规律[网]。
上世纪50年代[文]之后,欧洲、日[章]本、韩国的汽车[来]产业快速崛起,[自]特别是日本的汽[零]车产业受益于国[帕]际间产业转移,[网]快速发展并与美[文]国汽车产业形成[章]强势竞争。
随着汽车产业格[来]局从寡占走向分[自]散,以及国际分[零]工体系日趋成熟[帕]明确,国际视野[网]下的汽车产业开[文]始形成一种“配[章]件集中+品牌多[来]元”的产业格局[自]。
大规模生产单一[零]汽车配件,更能[帕]够形成规模优势[网],产品价格更低[文]。对于每个独立[章]的整车厂与品牌[来]来说,从配件供[自]应商手中购买,[零]然后组装整车已[帕]经成为共识,因[网]为这种情况下,[文]整车的成本最低[章]。
配件体系的标准[来]化与集中,反过[自]来推动了品牌的[零]多元化,车企可[帕]以组合各类配件[网],配合新的外观[文]设计,形成各类[章]新车系。
实际上在新能源[来]汽车兴起之前,[自]一些燃油车企正[零]在推动“模块化[帕]”生产模式。
新能源汽车时代[网],汽车配件更加[文]集成化,且数量[章]锐减,更适合规[来]模化生产以降低[自]成本,并推动整[零]车品牌的多元化[帕],这可看做是“[网]配件集中+品牌[文]多元”的2.0[章]版本。
新能源汽车语境[来]下,产业链企业[自]的地位将很有可[零]能比传统燃油时[帕]代更加强势。此[网]前,《巨潮商业[文]评论》在《苹果[章]造车引发蝴蝶效[来]应》一文中详细[自]列举了几家充分[零]受益于此的上市[帕]公司。
而受益的背后,[网]就是产业链上下[文]游与整车厂之间[章]利润的此消彼长[来]。
除此之外,新能[自]源车的核心配件[零]三电系统、各类[帕]线路都需要使用[网]大量的铜,这是[文]此前几乎完全没[章]有出现过的一个[来]全新需求,对于[自]全球(特别是中[零]国)的金属铜供[帕]应都提出了非常[网]大的挑战,也正[文]因为如此,在过[章]去一段时间全球[来]铜价快速上涨。[自]
上游供应商一旦足够强势,就可以顺畅地将铜价上涨形成的高成本,向下游整车厂进行转移。而整车厂为了保持在消费者端的价格竞争力,又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成本传导,这样的局面,显然谈不上有利。
写在最后
汽车原本是一个粘性不高的消费品。
如果回忆自己或[零]者亲戚朋友的购[帕]车经历就可以发[网]现,消费者在购[文]置汽车的时候会[章]有非常多的选择[来],绝大多数人不[自]会按准一个品牌[零]买第二辆车。
新能源车也是如[帕]此。这是一个需[网]求多样化的市场[文],有人希望更好[章]的辅助驾驶技术[来],有人希望有更[自]豪华的内饰,也[零]有人仅凭一个“[帕]牌子”就选择了[网]特斯拉。
但目前的美股市[文]场上,占据先发[章]优势、成本优势[来],且树立了科技[自]品牌调性的特斯[零]拉(NASDA[帕]Q:TSLA)[网],市值已经远远[文]超过了“造车新[章]势力”们的总和[来]。
如果从燃油车发[自]展的历史进程来[零]看,这是不可持[帕]续的现象。
消费者对汽车的多样化需求,将会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被不断地释放和激发出来,这是对新势力们更有利的局面。但享受到这样好处的前提是,不要在接下来的过度竞争中被拖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