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零帕网

小米集团研究报告:手机进入高端化新阶段,造车稳步推进

公司业绩在经历了 2022-2023H1 的筑底后,短期来看,随着高端机市场回暖、中低端机大规模换机潮临近,需求端拐点初现,23Q4 发售新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首销数据超预期,看好公司 2024 全年持续的业绩反弹;长线来看,公司海外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成功开拓中东非、拉美等新市场,同时国内手机 ASP 持续高增,向高端化迈进,同时随着造车业务全貌逐渐清晰,基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新能源车有望成为长期增长点。小米进军造车领域禀赋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小米造车极具禀赋,在资金、人才、技术层面

北汽蓝谷研究报告:国内电动汽车先行者,“极狐+华为智选”打造差异化矩阵

公司是国内电动汽车先行者,近年处于产品升级转型期。北汽蓝谷控股股东为北汽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极狐汽车和北汽新能源,主营 ARCFOX 极狐品牌和 BEIJING 品牌。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创立于 2009 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北汽蓝谷于 2018 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近年公司处于产品转型期,原材料高企、高强度研发&营销投入施压业绩。2023 年公司加快新品推出节奏及产品调整,2023年前 3 季度营收

2024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自主爆款增加推动乘用车需求向上、零部件全球化值得期待

乘用车:自主品牌爆款车型增多,推动需求增量。10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76.7 万辆,同环比均提升,新能源渗透率达 37.7%。展望后续新能源增量:(1)混动有望延续放量:2023M1-10 中国插混+增程乘用车零售销量达 195.8 万辆,同比+82.6%,渗透率达 11.3%,同比+4.9pcts,10-20 万高性价比及 30 万+高端车型贡献重要增量。(2)20-30 万区间预计增速较快:2023M1-10 20-30 万元间新能源渗透率达 42.4%,较 2022 年全年+4.8p

华为智能汽车专题:长安华为战略携手,打造中国智能驾驶龙头

项目公司为智能汽车时代最核心资产,包含整个车 BU 资产及其他部门车相关业务,尤其是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等,是汽车智能化的高地,也是华为车 BU 的心脏。尤其智能驾驶是华为过去高强度投入的核心研发,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为华为合作车型大卖起到关键作用。

华为汽车产业专题报告:华为汽车,智能汽车破局者,生态能力集大成者

华为从 2013 年开始探索汽车行业已十年有余,2023 年正式进入丰收期,合作模式趋于稳定,新车型密集发布,华为将其突出的 ICT 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增量部件,协助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生态优势突出,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汽车智能化领军企业之一。

2024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

为预判我国汽车技术创新趋势,引领技术创新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展“技术预见”系列研究工作,多维度预见我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年度十大技术趋势”主要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九大领域”,聚焦2024年度“三类”技术趋势,面向企业CTO、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等开展调查与研究,形成行业共识的年度技术趋势研究成果。

小米汽车业务解读与战略预测:十年磨剑,谋而后动

小米造车酝酿已久,首款车型工信部备案,产能、牌照稳步推进小米团队 2013 年两度拜访特斯拉,酝酿造车规划;2021 年正式成立子公司进军汽车产业;2023 年 11 月,首款车型 SU7 完成工信部备案,系 C 级纯电轿跑车型。小米自建亦庄工厂首期 15 万辆产线已经完工,二期工厂 15 万辆产线 24 年开工。牌照流程稳步推进。小米汽车布局早,具备后发优势,资金、资源、人才储备深厚小米现有销售网络广而深,汽车渠道已经建设,用户基数大,高端化进展顺利;公司资源投入大,汽车团队高管阵容强;公司智

2023年三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

1. 指从购买新车之日起,使用一段时间,交易价格与购买时新车厂商指导价(MSRP)的比值;2. 是衡量车辆价值衰减快慢的重要指标;3. 受多重因素影响:单车(车龄/里程/车况/用途等) 、产品(质量/设计/配置/性能等)、品牌(影响力、口碑等)、新车(价格/销量/市占率/更新换代等)、二手车(市场策略/供需关系等)、季节、区域、政策手续等。

理想汽车产业链专题报告:智能和电能全面发力,丰富垂直赛道产品矩阵

产品定位清晰,豪华电动SUV市场空间广阔。理想汽车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能力、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销售及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理想汽车定位家庭豪华智能电动SUV,在电驱技术、电池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汽车细分车型的销量来看,SUV和轿车是主力车型,SUV销量占比已从44%左右增长至近50%。从价格带来看,根据乘联会数据,20万元以上乘用车零售量占比由2017年的14.2%,提升至2023年前10个月的31.0%。从能源类型来看,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专题报告:一张图看懂纳百川(A23278.SZ)

公司全称“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泰顺纳百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29日,注册资本8,375.22万元,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是具备提供移动式热管理、固定式热管理、特殊式热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新能源越野车行业专题报告:行业从0到1,重点车企加速布局

新能源越野车可分为硬派越野和轻越野两大类。(1)新能源轻越野:可实现中轻度穿越、露营、外放电等,通常有保留承载式车身、电四驱系统、硬派造型、带有差速锁四个特征,代表车型:哈弗猛龙、哈弗二代大狗、广汽传祺 ES9、极石 01 等;(2)新能源硬派越野:采用承载式车身,通过混动技术提升功率、扭矩以及动力分配能力,能够胜任绝大多数极限越野场景,主要有①P2 电机+传统的分动箱+低速四驱模式②多电机+减速器③超高扭矩超高转速电机等三种技术路线,代表车型:坦克 400/500Hi4-T、方程豹 5、猛士

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白皮书:顺势而为,出海新机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国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无论是能源技术还是智能网联系统,中国汽车产业的设计创新和制造工业也正在跨越式的进步,不断刷新着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当然,出海业务的发展给我们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随之而来也有巨大的挑战。不同国家的贸易规则、法规、政策文化,如何在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