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零帕网

卫星产业深度报告(卫星制造端及接收端):浩渺行无极,卫星逐月日千里

人造卫星技术迅速发展,卫星互联网在新时代的崭露头角。由 SpaceX 和亚马逊推动的低轨卫星通信技术不仅仅是技术的颠覆,更是开启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崭新元年。随着国内政策的不断刺激,叠加国内商业航天的迅猛发展,预计中国未来的 3 至 7 年将迎来卫星互联网的黄金时期,商业化达到巅峰。在下游应用方面,全球以通信卫星为主导,而中国以遥感卫星为主。在卫星制造方面,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上游领域由少数企业垄断,卫星制造和发射端由一些主要企业主导。卫星应用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

卫星产业深度报告(卫星导航及遥感):二十年磨一剑,时空大数据撬动智慧城市

卫星导航领域,“北斗”远在天外,应用近在身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已超 4000 亿元,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应用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北斗产业迅速发展,已在多个行业实现深度集成和规模化发展。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 SoC 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北斗系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先锋。

卫星通信互联网行业深度报告:明年此日青云去,前程路险莫蹉跎

Starlink 已经发射超过 5,000 颗卫星,并不断加速其业务的全球覆盖,SpaceX 星舰于北京时间 2023 年 11 月 18 日 21 时在博卡奇卡星舰基地再次进行入轨飞行试验。虽然助推火箭和星舰都发生了爆炸,但本次发射完成了重要的技术验证:发射台保存完整;星舰助推器 33 台猛禽发动机全部点火成功;星舰与助推火箭成功完成“热分离”,SpaceX 有望实现在明年年底前用星舰发射星链卫星。由于频带资源的稀缺性,在当前背景下,从大国战略角度和经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中国低轨卫星的发射迫在

低轨卫星通信行业专题报告:虽为蓝海、亦为高地

低轨卫星空间广阔,“GW”+“G60 星链”远期规划超 2 万颗中国星网的“GW”星座申请数量达到 12992 颗,上海松江的“G60星链”总规划亦超 12000 颗(一期将实施 1296 颗,建设周期为 2024-2027 年)。同时,卫星制造成本的降低、“一箭多星”及火箭复用技术成熟叠加民营企业的参与将充分提高规划实现的可行性。

通信行业三季报综述:AI算力先行,物联网+卫星板块中长期成长性可期

存货占比下行,物联网和卫星通信开启新增长可期。根据我们 分类 的五 个子行业,2023 年前三季度相关子行业营收略有回调,但毛利率均有所温和提升,同时费用率除研 发费用外 基本都有所放缓,控 费效果较 好,结合存货占总资产比例逐步下调 ,以及经 营 活动现金流持续好 转,我们 认 为通信行业相关子行业中,物联网有望 在库存降 低,费用率调整后迎 来新一轮 增长期;同时算力板块因 AI 及云计算驱动,高 毛利产品推动子板 块营收质 量提升;另外 ,卫星板块因轨道资源稀缺以及 ToC 端手机直连卫星

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1.0)安全白皮书

无线短距通信是指在局部区域内,如家庭、办公室、实验室、建筑物内、校园、车间或工厂等,两个无线设备间的通信,这些设备间的距离通常在10~20m以内。无线短距通信使得用户在有限空间内位置移动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通信链接。在过去30年间,无线短距通信迅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而随着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应用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线化诉求和趋势,现有的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在时延、可靠性、同步精度、安全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新兴场景的演进需求。星闪联盟在此背景下成立,针对行业需求痛点

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1.0)产业化推进白皮书

无线短距通信是指在局部区域内,如家庭、办公室、实验室、建筑物内、校园、车间或工厂等,两个无线设备间的通信,这些设备间的距离通常在10~20m以内。无线短距通信使得用户在有限空间内位置移动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通信链接。在过去30年间,无线短距通信迅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2019年,全球无线短距通信芯片发货量达111亿片,预计2023年将超过160亿片。而随着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综合考虑产品的生产、制造、应用、销售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用户使用习惯和便利性等因素,

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主题投资或将逐步兑现

科技产业买新不买旧,卫星互联网或将成为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的核心技术载体。卫星互联网是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其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新兴网络,是“空天地一体化”中“天基”与“地基”网络深度融合的核心,整体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在民用领域和国防军事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多物理量传感器协同发展,机器人&物联网打开业绩天花板

横向实施多物理量战略,打开多元化成长空间。公司为应变片式传感器龙头,通过收并购补齐了力学/触觉/视觉/温度/气体等传感器矩阵,朝多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将随工业自动化持续打开空间。预计多物理量传感器的布局在未来 2-3 年实现,4-6 年后实现多传感器的平台融合。

乐鑫科技研究报告:AIOT Wireless SOC细分龙头,软硬件双轮发展

深耕 AIOT 赛道,AIOT Wi-Fi MCU 多年出货量全球市占第一。公司10 余年围绕 AIOT“连接”+“处理”需求,经过 10 余年发展,公司业务扩展为包括自主研发包含底层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框架平台 ESPIDF,并提供了编译器等工具链。即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芯片、模组、应用软件方案、云连接和 APP 等。客户也从主要以智能家居为主扩展为更广泛的 AIOT 下游。公司是在 AIOT WirelessSOC 领域与 Cypress、瑞昱等国际厂商同属于第一梯队的本土企业

信科移动研究报告:空天地互联伊始,低轨卫星潜力巨大

移动通信设备引领者,受益 5G 份额逐步提升;空天地互联伊始,低轨发展潜力巨大;推动 NTN 标准落地,积极布局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发展潜力巨大,参与标准制定地位领先。近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向国际电联 ITU 申请了 12992 颗星;“G60 星链”也将实现 12000+颗卫星的组网,低轨规划潜力巨大。公司在 3GPP、ITU 等国际组织承担卫星通信立项,积极布局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并完成 5G NTN 相关试验,并在近期参与的《卫星国际移动通信(IMT)未来技术趋势》正式获 ITU-R 立项,较

有方科技研究报告:物联网模组小巨人,云管端多维布局扬帆起航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优势显著。公司基于蜂窝通信、可靠性、基带和射频等五项核心基础技术形成十多项核心应用技术,具备终端侧物联网无线通信的优化改进能力,可满足智慧能源、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不同场景需求。公司于 2022 年研发新增了流程配置化数据报表定义技术等数据相关技术,进一步夯实物联网大数据领域技术储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