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零帕网-第2页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混动技术无优劣,扬长避短与应需而为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混动技术无优劣,扬长避短与应需而为

混动技术各有侧重,而无优劣之分1、混动架构技术难易、成本高低各有不同,但无优劣之分,不同混动技术架构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各有侧重。2、增程主打驾驶体验;P2架构主打动力、高速性能;P13架构主打低亏电油耗。各厂商基于自身市场定位扬长避短,选择不同混动架构。爆款逻辑的核心是混动构型与产品定位的有效耦合1、燃油车时代,动力系统技术是最大的差异化要素。对于混动车型,电机低转速高扭矩的特性,使得以动力系统技术来为产品定价的逻辑不再适用,混动汽车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要素不再局限于混动架构难易程度。2、单纯以混动技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自主量利齐升,新能源车业务蓄势待发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自主量利齐升,新能源车业务蓄势待发

推荐逻辑:1)在 CS75 PLUS、UNI 系列等高毛利车型带动下,公司自主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好转,2021年自主净利润 7.3亿元,扭亏为盈; 2)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元年,基于 EPA/CHN 平台分别在小型、中端、高端智能化领域推出针对性产品,22H1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6.6万辆,占比提升至 10.5%,前景看好;3)预计下半年在新一代蒙迪欧、林肯 Z、福克斯四缸等车型带动下,长安福特销量实现较快增长,投资收益有保障。自主品牌:燃油车为压舱石,新能源车空间大。自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三次创业开启成长新周期,转型成果持续兑现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三次创业开启成长新周期,转型成果持续兑现

长安汽车自发布“第三次创业计划”坚定电动化智能化路线以来已逾三年,围 绕本轮汽车业百年变革对车企核心要求的变化,本文将从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 取得成果出发探讨公司的转型质量是否具备立足电动时代的能力。复盘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四个阶段,车企核心能力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乘用 车市场历经 4 个发展阶段已从政策驱动切换为以需求驱动为主的成熟期,相应的, 对整车厂核心能力要求由制造能力及成本把控,向需求把控以及汽车能源变革下 的电动化智能化能力切换。第三次创业计划发布已逾三年,对应新要求公司竞争力是否实质
长安汽车(000625)SL03产品力分析:一子落,全局活

长安汽车(000625)SL03产品力分析:一子落,全局活

电车差异化小,中短期核心是阶段性市场格局和主机厂自身产品节奏1、电动化关键技术可从产业链获取,主机厂电动化能力差异化小,短期内整车厂商电动化转型成果取决于产品节奏。2、深蓝成功验证电动化能力并不是所谓的“油车企业”转型的壁垒,长安等车企亦能享受到电动化红利。  品牌概览:基于EPA1平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基于兼容多种动力构型、高度平台化、模块化的全电平台EPA1打造的面向主流消费人群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5年销量目标100万,完成6-8款车型布局。竞品分析:显性消费属性配置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三次创业开启自主强周期,电动智能化提速前进

长安汽车(000625)研究报告:三次创业开启自主强周期,电动智能化提速前进

自主:把握自主崛起窗口,不断完善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持续向上。长安自主已形成“以CS/逸动为支撑+UNI系列为阶梯向上+阿维塔为高端标杆”带动品牌量价齐升的格局,核心布局5-20万元市场。随着CS、UNI系列等重磅持续热销,公司打造热销车型能力突出。当前长安汽车旗下核心车型均符合减免标准,在行业企稳复苏的背景下,购置税减免+缺芯环境有望刺激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同时随着自主销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UNI与CS系列带动均价稳定上行,量价齐升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合资:长安福特加速转型,强车
长安汽车(000625)深度报告:自主向上,电气元年重“新”出发

长安汽车(000625)深度报告:自主向上,电气元年重“新”出发

核心逻辑:电动化全面转型 自主盈利向上是公司成长的核心逻辑。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过去发展历程中,公司精准把握轿车进家庭、合资快速发展、SUV爆发期等多轮历史性机遇,成长为自主品牌第一,当前行业正处于电动智能转型关键期,我们认为公司具备冲击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强劲实力:1)全新平台 电动转型全面加速:在全新数字平台与蓝鲸混动平台加持下,公司有望快速推出自主新产品,并凭借先进的电动化技术水平,优秀的产品设计、渠道拓展能力,在对应细分市场快速抢夺市场份额,驱动销量持续提升,加速电动转型;2)纯电
长安汽车(000625)深度报告:消费强化,产品胜率为王

长安汽车(000625)深度报告:消费强化,产品胜率为王

整车厂核心能力探讨及投研方法论转变:由多车型到胜率16-20年期间合资补产品+体系切换减配降价,自主与合资充分内卷后21年起快速、持续提份额,格局变化后“产品周期”将逐渐失效,更应关注车企核心能力建设:需求把控,电动化,制造端平台,供应体系及智能化建设能力。而需求把控和电动化是中期提份额最直接能力,需求把控和智能化是长期差异化能力。行业消费属性强化,核心能力是跳出“轴距-种类”固有体系重新研究和规整用户的能力,以及后期推出的产品引起所定义用户的共情程度。公司车型少但市占率提升快,胜率显著领先同行
加载更多